- 保護視力色:
2010年智能本市場的環(huán)境分析
-
http://www.mamogu.com 發(fā)稿日期:2010-3-18
- 【搜索關鍵詞】:智能本行業(yè) 研究報告 投資策略 分析預測 市場調研 發(fā)展前景 決策咨詢 競爭趨勢
- 中研網訊:
-
2010-2013年中國物聯(lián)網全景調研與投資戰(zhàn)略研究分 【出版日期】 2010年1月 【報告頁碼】 350頁 【圖表數量】 150個2010-2013年中國軟件產業(yè)動態(tài)分析與前景預測分析 【出版日期】 2010年1月 【報告頁碼】 350頁 【圖表數量】 150個 【印2010-2013年中國IT運維外包服務前景預測與投資 【出版日期】 2010年1月 【報告頁碼】 350頁 【圖表數量】 1502010-2013年移動互聯(lián)網服務提供商(SP)產業(yè)前 【出版日期】 2010年1月 【報告頁碼】 350頁 【圖表數量】 150個前不久,在清華大學舉辦的某高峰論壇上,當有記者問臺上嘉賓耶魯大學金融經濟學終身教授陳志武:2010年的中國內需市場,除了吃、住、行之外,還有哪些領域值得重點關注?
他沉思了片刻,然后從褲兜里掏出兩部手機,答復道:“我身上有三部手機,每次手機一響,我都要看看是接哪部電話,很煩惱。其實現(xiàn)在有一種既能打電話,又能上網的智能本,英文名叫Smartbook,國內叫智能本。這種綜合移動通訊與移動辦公的智能本,我相信很快會是一個消費熱點!彼麖娬{,2010年智能本的發(fā)展與普及,將會與房價上漲過快一樣成為熱點話題。
實際上,智能本的熱浪已經撲面襲來。
年初,聯(lián)想集團在美國的CES國際消費電子產品展上,正式發(fā)布了公司移動互聯(lián)網戰(zhàn)略-“樂計劃”,而該戰(zhàn)略的重要撬動者就是聯(lián)想智能本Skylight。會上,惠普也宣布,正與高通合作設計一款基于谷歌Android操作系統(tǒng)的智能本終端。
來自高通的消息顯示,目前已有15家以上的制造商正在開發(fā)包括智能手機和智能本在內的40余款基于高通Snapdragon平臺的創(chuàng)新終端。
聯(lián)想與惠普的智能本只是其中的先行者。
市場需求:云霧重重
與相關廠商及專家的“熱情高漲”不同,消費者對智能本的態(tài)度卻表現(xiàn)得出奇的“冷靜”。
她叫陳蕾,北京某雜志編輯,大約半年多前準備購買一臺上網本,后因種種原因而選擇持幣待購,目前也是智能本的潛在購買者。
陳蕾坦言,自己對智能本概念的感覺就一個詞形容:有點迷糊?偨Y起來,她的疑問主要有以下四點:
A.智能本能觸動消費者內心需求的特點或功能到底是什么?或者說,與上網本、智能手機、平板電腦、MID等移動終端相比,智能本的實質定位是什么?
B.這是一個寬泛性的問題:智能本會不會是另一個移動終端過客?
C.對于智能本目前使用的開源操作系統(tǒng),仍不免擔心:其相應的應用軟件與內容服務能否跟得上需求?
D.智能本只是移動終端大戰(zhàn)中最新的版本而已,即使是智能本的主推廠商,目前也只是以“試試看”、“市場競爭”的心態(tài)推出產品,因此,消費者看不清趨勢,自然會有點猶豫。
在以上疑問未明朗之前,即使智能本入市銷售,陳蕾的選擇也是靜觀其變。
廠商:各家都有小九九
有利必有局,而局的背后也一定是利益在主導。實際上智能本自誕生始起,本身就是一個利益局。
在移動互聯(lián)技術的引導下,IT業(yè)與通信業(yè)走向融合,這將促使兩大產業(yè)鏈的原有利益格局面臨重組。為了搶占融合后的行業(yè)話語權,原本利益界限分明的手機端與PC端兩大利益集團,分別以各自的領地為基地,在移動互聯(lián)網市場上短兵相接。
實際上,話語權爭奪戰(zhàn)早已打響,但第一次大規(guī)模的陣地戰(zhàn)發(fā)生在2007年10月。當時,在PC產業(yè)鏈霸主Wintel聯(lián)盟的幕后指揮與支持下,華碩電腦推出了上網本,以試探移動互聯(lián)網市場,沒想到,上網本臨陣表現(xiàn)不俗,在移動互聯(lián)網市場攻城略地,打響了話語權爭奪的第一槍。
來自市場研究機構DisplaySearch的數據顯示,2008年,初涉江湖的上網本就攻下當年筆記本電腦市場11.2%的出貨量,2009年該數據又上升至19.6%。
看到Wintel陣營以上網本為武器,正背著電腦向手機端狂奔而來時,以手機為屬地的通信業(yè)巨頭們,如高通、飛思卡爾等公司就再也坐不住了。
2009年6月初,在Computex臺北電腦展上,通信業(yè)陣營的領頭羊半導體制造商飛思卡爾、芯片制造商高通聯(lián)合ARM和開源操作系統(tǒng)公司等推出了智能本的概念。其英文名為Smartbook,由智能手機(Smartphone)與筆記本電腦(Notebook)的英文名合并而成。Smartbook名字的由來本身就清楚表明了其出身和針對的對手。
為了壯大聯(lián)盟力量,高通、飛思卡爾等智能本發(fā)起者極力邀請各方加入其陣營,并為此甘愿退居幕后,但即使如此,他們仍然遇到了一些預料中的尷尬。
比如在推出智能本概念之初,高通和飛思卡爾就邀請德州儀器加入他們的陣營,但是德州儀器以“目前這個市場的產品已經很多,已經讓人感到困惑了,我們不想創(chuàng)造更多的新產品類別”為由加以拒絕。實際上,這只是德州儀器的托辭而已,實質原因是德州儀器已成為上網本利益鏈中的一環(huán),為上網本及相關兼容產品制造商提供芯片,公司不想因加入前景不明的智能本陣營而使自己與Wintel聯(lián)盟的關系緊張,影響看得見的現(xiàn)實利益。
德州儀器的憂慮同樣隱藏在PC廠商心上。對于高通、飛思卡爾等智能本發(fā)起者們拋來的橄欖枝,他們必定會在加入智能本陣營的可能收益與由此導致與Wintel聯(lián)盟關系緊張造成的成本間進行權衡,于是PC廠商中,有人選擇冷眼旁觀;有人笑臉相迎,如聯(lián)想集團;有人曖昧不清,典型代表就是華碩電腦。
在2009年6月份的Computex展會上,華碩電腦曾表示將會很快推出智能本產品。然而到了當年8月,華碩電腦CEO沈振來改口:“目前,我們仍然看不到清晰的智能本市場需求。公司并不是一定要推出智能本產品,只是在考慮這種產品的可行性!
最近,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又向媒體透露,由于市場前景不明,公司推出智能本的時間“最早也得到2010二季度”。
商業(yè)模式是第一生產力
消費者的冷眼旁觀與各方合作伙伴基于利益選擇而表現(xiàn)出的猶豫不決,讓高通、飛思卡爾們極力推銷的智能本市場前景呈現(xiàn)“多云跡象”。
天津南大通用數據技術有限公司某部門經理認為,目前智能本概念的火熱完全是單向的營銷效果,而不是包括消費者在內各方呼應的結果。而撥開層層輿論迷霧后會發(fā)現(xiàn),這種單向營銷攻勢的幕后導演就是智能本聯(lián)盟的幾個發(fā)起者與最大獲益者,如飛思卡爾、Nvidia、Marvell和高通等一些無線和圖形芯片制造商,它們一直失寵于上網本市場。
但他同時也認為,“多云”并不一定就是壞事,“多云”可以“轉陰”,也可以“轉晴”,關鍵取決于智能本聯(lián)盟的綜合營銷能力,而要形成這種綜合營銷能力,就得設法以一種商業(yè)模式將產業(yè)鏈各環(huán)節(jié)廠商的積極性調動起來,如終端生產商、運營商等,形成合力。
作為智能本的假想敵,上網本的發(fā)跡路徑就是其最好的“前車之師”。當上網本推出后,在Wintel、終端廠商及運營商等合力營銷下,上網本取得了預料之外的成功。
實際上,高通們已開始采取類似行動。除了積極拉攏各終端廠商外,出身于通信業(yè),與運營商關系密切的它們,不會忽略自身的這個優(yōu)勢。同時,智能本也在設計上不斷改進,其強大的功能,便捷的使用,使其在上網本、筆記本之間脫穎而出,以盡可能多地博取消費者的青睞。
高通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區(qū)總裁孟樸表示:智能本會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渠道銷售路徑,在美國最有可能走運營商定制路線,因為定制渠道是其最有力的渠道。而在中國,智能本可能選擇與手機一樣,采用兩條腿走路,除了運營商定制渠道外,制造商也通過自己的渠道銷售,所以更多的是兩者并行。
程光說,智能本市場前景目前的“多云”現(xiàn)狀,說明智能本正處于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,如果未來的商業(yè)模式不成功,未能充分調動各方的力量,時下的概念火熱最后就會一步步演化成概念泡沫;反之,就像市場研究機構IDC預測的那樣,向“2013年市場規(guī)模達160億美元”的前景沖刺。
- ■ 與【2010年智能本市場的環(huán)境分析】相關新聞
- ■ 行業(yè)經濟
- ■ 經濟指標
-